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縣金波鄉(xiāng)如翁礦區(qū)
銀鉛鋅礦詳查地質(zhì)報告
圖 冊
海南省資源環(huán)境調(diào)查院
二○一二年八月
照片1.1 礦區(qū)一貌(豎井SJ01附近)
照片1.2 豎井SJ01附近地表出露的印支期二長花崗巖
照片1.3 ZK1104孔施工現(xiàn)場
照片1.4 ZK1105孔施工現(xiàn)場
照片1.5 礦區(qū)中的道路
照片1.6 礦區(qū)地表沖溝
照片1.7 礦區(qū)豎井SJ01抽水試驗(yàn)現(xiàn)場1
照片1.8 礦區(qū)豎井SJ01抽水試驗(yàn)現(xiàn)場2
照片1.9 花崗巖體中的石英脈(D0394)
照片1.10 南好組二段C1n2中的粉砂巖(D05)
照片1.11 花崗巖體外接觸帶上的角巖(D071)
照片2.1 探槽TC
照片2.3 探槽TC
照片2.5 探槽TC11
照片2.6 探槽TC13
照片2.7 探槽TC13-2
照片2.8 探槽TC15
圖2.9 探槽TC
照片3.1 鉆孔ZK0901
照片3.2 ZK0901鉆孔中的黃鐵礦化
照片3.3 、3.4鉆孔ZK0901中的礦體
照片3.5 鉆孔ZK0902 照片3.6 鉆孔ZK0903
照片3.7 鉆孔ZK1101
照片3.8 鉆孔ZK1101中的礦體
照片3.9 鉆孔ZK1102
照片3.10 鉆孔ZK1103
照片3.11 鉆孔ZK1104 照片3.12 ZK1104鉆孔中的礦體
照片3.13 ZK1104鉆孔中的閃長玢巖脈 照片3.14 鉆孔ZK1105
照片3.15 鉆孔ZK1105中的礦體 照片3.16 鉆孔ZK1301
照片3.17 鉆孔ZK1301中的礦體 照片3.18 鉆孔ZK1302
照片3.19 鉆孔ZK1302中的礦體
照片3.20 鉆孔ZK1302中的黃銅礦化
照片3.21 鉆孔ZK1303 照片3.22 鉆孔ZK1303中的礦體
照片3.23 鉆孔ZK1304
照片3.24 鉆孔ZK1501
照片3.25 鉆孔ZK1501中的礦體 照片3.26 鉆孔ZK1502
照片3.27 鉆孔ZK1503
照片3.28 鉆孔ZK1503中的礦體
照片3.29 鉆孔ZK1504
照片3.30 鉆孔ZK11701
照片3.31 鉆孔ZK11701中的礦體
照片4.1 地表出露的V1礦脈(豎井SJ01處) 照片4.2豎井SJ01
照片4.3 豎井
照片4.4 沿脈(YM1)中脆性斷裂帶(F1)角礫
照片4.5 沿脈(YM1)中斷裂面上的磨光面、擦痕
照片4.6 巖脈YM2中的礦體
照片4.7 巖脈YM3中的礦體
照片5.1 10*2.5倍 視域橫徑
礦石中他形粒狀的閃鋅礦(A)、方鉛礦(B)與半自形柱狀的熱液石英(C)不均勻地嵌布在一起。
照片5.2 10*2.5倍 視域橫徑
礦石中蝕變花崗巖質(zhì)的角礫、碎粒(A)間不均勻地分布著后期的熱液石英及一些更細(xì)碎的石英、絹云母(B)。
照片5.3 10*10倍 視域橫徑
礦石中絹云母團(tuán)塊(A)殘留分布于后期的熱液石英(B)粒間。
照片5.4 10*2.5倍 視域橫徑
礦石中不均勻地嵌布在一起的他形粒狀的閃鋅礦(A)、方鉛礦(B)與半自形柱狀的熱液石英(C)被壓裂。
照片5.5 10*2.5倍 視域橫徑
礦石原巖(A,全蝕變火山巖)被熱液石英(A)及金屬礦物(B)組成的微脈穿插。
照片5.6 10*2.5倍 視域橫徑
礦石原巖(弱蝕變花崗巖)中的他形粒狀的石英(A)、鉀長石(B)和半自形板狀的斜長石(C,內(nèi)部有顯微鱗片狀的絹云母交代分布)、鱗片狀的白云母(D)嵌布組成的花崗結(jié)構(gòu)。
照片5.7 20*10倍 反射單偏光 視域橫向直徑
閃鋅礦(B)中嵌布的懷疑是輝銅礦或銀的獨(dú)立礦物(A),掃描電鏡照片中的紅色十字處的礦物即照片1中的礦物(A),經(jīng)微區(qū)能譜分析,其化學(xué)成份主要是硫、銀、鋅,因此判定其為輝銀礦。
照片5.8 20*10倍 反射單偏光 視域橫向直徑
礦石中閃鋅礦(A)、方鉛礦(B)相互嵌布,其中方鉛礦的微脈穿插于閃鋅礦中,閃鋅礦中零星嵌布著一粒懷疑是輝銅礦或銀的獨(dú)立礦物(C)與黃銅礦(D),后兩者連生在一起。后經(jīng)微區(qū)能譜分析,礦物(C)的化學(xué)成份主要是硫、銅,因此判定其為輝銅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