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1日,長江綜合金屬釹均價達652500元/噸,單日上漲3750元;
氧化釹均價537500元/噸,漲幅2500元。結合當日行業(yè)動態(tài)、政策風向及下游需求變化,釹價上漲的驅動因素逐漸清晰。
政策端:資源管控與出口管制雙管齊下
近期,稀土行業(yè)政策持續(xù)收緊。國家層面嚴禁非法開采,建立全鏈條追溯體系,2024年稀土開采配額增速僅5.9%,合規(guī)產能占比提升至85%以上。同時,對釤、釓、鋱等7類中重稀土實施出口管制,導致海外氧化鏑溢價超300%,國際車企如特斯拉被迫接受成本上浮。此外,國家收儲輕稀土5000噸(占流通量10%),直接支撐價格中樞上移。
地方政策亦同步跟進。江西省贛州市推出“稀土永磁電機三年計劃”,目標2025年磁鋼產量超5萬噸,打造千億產業(yè)鏈;內蒙古包頭依托全球最大輕稀土礦,強化北方稀土資源自給率(成本低12%)。政策組合拳下,稀土資源價值重估趨勢明顯。
需求端:新能源與風電雙輪驅動
下游需求爆發(fā)成為釹價上漲的核心推手。中汽協數據顯示,7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124.3萬輛和126.2萬輛,滲透率48.7%;前7月累計銷量突破822萬輛,同比增38.5%。每輛新能源車釹鐵硼磁材用量約3kg,直接拉動釹需求。
風電領域同樣表現亮眼。2025年全球新增風電裝機預計超120GW(中國占110-120GW),海風裝機增速達71%。金風科技等企業(yè)綁定海外訂單(如沙特1.8GW項目),單臺16MW海上機組利潤超2000萬元,進一步推高高端磁材需求。
供給端:龍頭產能優(yōu)勢凸顯
行業(yè)龍頭北方稀土依托白云鄂博礦資源,自供率達70%,成本優(yōu)勢顯著。2025年7月,公司公告第三季度稀土精礦交易價格,市場信心得以穩(wěn)固。與此同時,廈門鎢業(yè)旗下鎢精礦價格報19.8萬元/標噸,仲鎢酸銨(APT)突破29萬元/噸,成本傳導效應下,鎢產業(yè)鏈整體上行,間接支撐稀土市場情緒。
國際市場:貿易政策與地緣博弈
澳大利亞考慮設定關鍵礦產品保底價,美國則通過稀土保底價政策刺激本土生產,全球供應鏈區(qū)域化趨勢加劇。在此背景下,中國稀土集團憑借全球90%的冶煉產能,通過包頭稀土交易所推出人民幣期貨合約,40%交易以人民幣結算,逐步削弱倫敦交易所定價權。
未來展望:技術升級與新場景爆發(fā)
政策傾斜下,稀土永磁技術加速突破。晶界滲透技術可降鏑用量30%,再生回收率提升至27%,頭部企業(yè)毛利率持續(xù)改善。人形機器人領域釹鐵硼需求或于2035年達2.36萬噸(CAGR 83.8%),低空經濟中eVTOL單機磁材用量3.2kg,2035年需求或破萬噸。這些新興場景將成為長期價格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