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路2012
現(xiàn)在,南海爭端是世界上涉及國家最多、情況最為復雜的海洋權益之爭。除了牽涉中國、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和中國臺灣五國六方外,美國、日本、印度等區(qū)域外勢力亦若隱若現(xiàn)。
2012年5月,黃巖島事件最熱之時,一位南海問題專家在一場學術研討會上說:“中國一貫反對南海問題國際化,現(xiàn)實情況是,南海問題已經(jīng)完全國際化了。”
2002年11月4日,中國與東盟各國在柬埔寨首都金邊簽署了《南海各方行為宣言》。按照協(xié)議,各方要承諾保持自我克制,不采取使爭議復雜化、擴大化和影響和平與穩(wěn)定的行動,包括不在現(xiàn)無人居住的島、礁、灘、沙或其它自然構造上采取居住的行動,并以建設性的方式處理它們的分歧。
各方達成了一個維持現(xiàn)狀的共識,卻依舊有部分國家悄悄地采取小動作。
越、菲、馬等國依然在宣示所謂“主權”,鞏固既得利益,它們開發(fā)旅游、開采油氣資源、建立基礎設施,甚至舉行選舉、建立行政建制。
東盟國家正謀求南海問題的多邊解決機制,但中國堅持一對一的雙邊解決模式。2000年,中國與越南之間的北部灣劃界就使得中國通過雙邊談判解決了部分海上爭端。
中國與印尼之間也曾低調地解決南海爭議。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教授由冀透露,1990年代,江澤民和時任印尼總統(tǒng)蘇哈托曾進行私人會談。由冀認為,這樣的談判能夠讓九段線的定義更加清晰,有利于問題的解決。
2012年夏天,印尼總統(tǒng)蘇西洛也曾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印尼和中國之間不存在關于領土的爭端。我們沒有任何陸地疆界或海洋疆界方面的爭端。這是好事。”
2012年再度升溫的南海,與1956年、1971年、1982年的南海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國已經(jīng)成為崛起中的大國。歷史上,崛起的大國必然引發(fā)鄰國的疑慮和猜忌。
“我們正處在一種新的國際安全環(huán)境下。”中國現(xiàn)代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崔立如說,“在新的形勢下,‘主權在我’方面應該做更多的工作。”
諸種跡象表明,2013年的南海依然不會平靜。越南新成立了漁業(yè)局,其下屬的“特殊力量”將在有爭議的南海海域執(zhí)行巡邏和監(jiān)督任務。菲律賓不僅試圖聯(lián)合越南、馬來西亞和文萊進行“四國南海磋商”,還在中業(yè)島上建起了小學,以加強“實際控制”。
中國軍事科學學會副秘書長羅援少將說:希望南海問題通過和平和外交途徑解決,“但是會否爆發(fā)軍事沖突,這個鑰匙掌握在周邊國家手中”。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