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國創(chuàng)始人是粟末靺鞨首領大祚榮,靺鞨族至唐初,眾多的部落結成了粟末靺鞨和黑水靺鞨兩個部落聯盟,如果沒有外來影響,他們也會隨著自身內部的發(fā)展進入文明社會。然而就在這兩個部落聯盟形成的前后,發(fā)生了兩件促進粟末靺鞨歷史發(fā)展的事件:一是前述突地稽等八部不愿屈服于高句麗,在隋末遷居到柳城地區(qū);二是由于靺鞨自勿吉時期以來與高句麗爭戰(zhàn)不息,粟末靺鞨未遷走的居民被處于鼎盛時期的高句麗征服,被迫臣附于高句麗,在唐朝與高句麗的戰(zhàn)爭中,他們大多又被高句麗貴族調到遼東地區(qū)與唐軍作戰(zhàn),這樣一來,這些粟末靺鞨人不僅直接受著高句麗國的封建統(tǒng)治,而且又與這一地區(qū)封建制已有一定發(fā)展的居民錯居雜處,公元668年(唐總章元年)高句麗國滅亡后,他們又被唐朝遷到營州(今遼寧朝陽)地區(qū)居住。營州地區(qū)是隋唐時代東北地區(qū)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地近長城,是邊塞內外漢族與東北各少數民族經濟、文化的集中交流地。
粟末靺鞨人遷居到這里后,在諸多先進因素強烈影響下,社會獲得迅速發(fā)展。以先遷來的厥稽等八部為例,他們遷到這里后,很快喜歡上漢族的“冠帶”等風俗習慣,加上常常因為助唐作戰(zhàn)受到了優(yōu)厚賞賜,在高句麗國滅亡前,已經以“財力雄邊”,為東北各少數民族“所憚”,各部已擁有眾多奴仆。大祚榮一支雖遷居到這里較晚,但至其“東奔”前也已在這里生活了近30年,,而且在此之前,他們早在高句麗封建統(tǒng)治下過了半個世紀左右,這些事實說明,遷到今遼陽地區(qū)的粟末靺鞨,社會內部已有了階級劃分。用階級社會的一套機制來調整各階級的關系,保護私有者的利益,已成了粟末靺鞨新興貴族急待著手解決的問題。
公元696年(唐萬歲通天元年),契丹首領李盡忠等殺營州都督趙文翙叛唐,為粟末靺鞨新貴族提供了創(chuàng)建民族政權的時機。發(fā)生這一變故,主要是趙文翙等依仗手中權勢,對東北諸少數民族的剝削和民族壓迫越來越重,激起各族人民極大不滿,李盡忠等借機起事。居住在營州的粟末靺鞨人加入了反唐行列。
事發(fā)后,武則天派曹仁師統(tǒng)率大軍前去鎮(zhèn)壓,大祚榮的父親乞乞仲象和另外一位首領乞四比羽率所部渡過遼水東逃。
唐朝為瓦解東北少數民族的反唐聯盟,在對契丹實行武力圍剿的同時,對粟末靺鞨采用了招撫政策,封乞四比羽為許國公,乞乞仲象為震國公。乞四比羽不相信唐朝有此誠意,拒不受命,結果被唐朝追兵所擊斬。此時乞乞仲象在奔亡中病故,大祚榮代父而起,率所部繼續(xù)東逃,降唐的契丹大將李楷固緊追不舍,至天門嶺(今吉林省境哈達嶺)處,善于用兵的大祚榮,借助天門嶺的復雜地形,“合高麗、靺鞨之眾”(中國古代史書把高句麗簡稱為高麗),大敗唐軍,李楷固脫身敗還。
公元698年(唐圣歷元年),突厥入寇唐朝媯州、檀州、定州、趙州等地(今河北省中西部),契丹與奚又依附于突厥,于是中原通往東北的道路被阻隔。大祚榮審時度勢,在今吉林省敦化縣敖東城建立靺鞨政權,以武則天封其父為震國公之“震國”作為國號,自稱震國王。
震國建立后不久,唐中宗復位,派恃御史張行岌招慰大祚榮,大祚榮即遣子入侍,臣屬于唐。唐睿宗李旦即位后,于公元713年(唐先天二年)遣郎將崔忻攝鴻滬卿往祚榮所處,拜其為左驍衛(wèi)大將軍、渤??ね酰⑶乙云渌y(tǒng)為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大祚榮隨即去靺鞨號,同時以“渤??ね?rdquo;的“渤海”取代“震”為國號。從此,渤海作為國號和族稱,見于史書。
渤海國是一個具有二重性的政權,它既是粟末靺鞨為主聯合少量高句麗等遺民建立的一個邊疆少數民族王國政權,同時又是唐王朝管轄下的一個羈縻州。這二重性突出地體現在以下三點上:其一,每世渤海王的更迭,雖皆由大氏父死子繼或兄終弟及的方式,但均需得到唐王朝的認可,接到冊封后才算合法,否則只能稱“權知國務”、“知國務”;其二,唐王朝在冊封新繼立國王的同時,必任命其為忽汗州都督府都督,即繼立者要同時接受唐王朝地方官的任命;其三,渤海國有向唐朝貢的義務,史載渤海向唐朝貢凡140余次,大唐解體后,又向五代十國的后梁、后唐朝貢10次。
經過大祚榮開創(chuàng),大武藝“斥大土宇”和大仁秀“開大境宇”,渤海有一個連成一片的廣大區(qū)域。疆域東臨日本海;西至吉林省乾安、長嶺和雙遼縣一帶與契丹相接;南至朝鮮德源附近的龍興江(泥河),北邊西起今黑龍江省依蘭縣境,東向約沿七星河或撓力河越烏蘇里江,再順比金河至日本海;西南約東起朝鮮孟山附近,越大同江后在價川附近再過清川江,在義州北越鴨綠江,過遼寧省丹東市北,再經撫順市與新賓滿族自治縣間、開原縣與昌圖縣間,達于雙遼縣境。渤海王城,也是忽汗州都督府府治所在,初在敖東城,后幾線遷徙,在第五世王大華嶼時遷還上京忽汗城(今黑龍江省寧安縣東京城),此后未再變動。渤海人以辛勤勞動,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了繁榮的經濟與光輝燦爛的文化,對古代東北地區(qū)的開拓和發(fā)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