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冒雨乘船考察貝加爾湖 貝加爾湖有色楞格河等336條大小河川注入,匯水面積為55.7萬平方千米。葉尼塞河支流安加拉河由此流出。另外貝加爾湖與勒拿河僅有一山之隔,只要稍加大同,就可以直達北極航線。 貝加爾湖的漁業(yè)資源豐富 貝加爾湖中有27個小島,因未受第四紀冰川覆蓋,湖中仍保留著第三紀的淡水動物,著名的有貝加爾海豹、秋白鮭、奧木爾魚、鯊魚等。該湖是西伯利亞的重要漁場,對該地區(qū)氣候有較大影響。 貝加爾湖東岸的布里亞特牧民別墅 勒拿河發(fā)源于貝加爾湖西岸的大山之中,流往位于北冰洋拉普捷夫海濱的三角洲河口,全長4400千米(世界第9位),流域位于北緯53°~73°,東經105°~130°,流域面積為249萬平方千米(世界第8位)。全年結冰期較長。 如果將勒拿河全線疏浚,并且再在航道上面蓋起可以發(fā)電的光伏電站。那么就可讓帶蓋的河流四季如春,且又能提供充足的空間用于光伏發(fā)電。這樣就可以在沿線建成眾多的衛(wèi)星小城鎮(zhèn),一起拱衛(wèi)著著這條最新最繁忙的內陸型北極航線。 二、勒拿河歷史沿革 蒙古國副總理拜訪北京投資商 多數(shù)研究者認為勒拿河的名稱來自古鄂溫克語,意為大河。早在10世紀,中國遼國已派官員前往勒拿河地區(qū)考察。在這之前,它一直是匈奴人逃避漢武帝追殺的一處東方人煙稀少的棲息地。 17世紀,俄羅斯帝國擴張到勒拿河流域,清代文獻將其稱為列拿河。1689年清俄《尼布楚條約》談判劃定東段邊界時,清朝曾提出以勒拿河為國界,以西歸俄國,以東歸清朝。但在條約中,則確定大致以外興安嶺為界。
俄羅斯薩哈共和國在北京舉行招商說明會
現(xiàn)在勒拿河屬于薩哈共和國的航道專屬區(qū)。由于當前有利于中俄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所以全面開發(fā)西伯利亞的鼓勵優(yōu)惠政策十分有利于中國商人前往開發(fā)。將來這條國際航運的大動脈,一定會各盡所能皆大歡喜。
世界蒙古人大會在京舉行 勒拿河下游三角洲歷史上多次改道,最后徐分成七條河道。在上揚斯克山脈的阻擋下,河流被迫以取西北途徑,再吸納最重要的左支維柳伊河。 筆者參加中俄文化交流會
最后向北注入北冰洋邊緣的拉普捷夫海,并在新西伯利亞群島西南方形成面積3.2萬平方千米的三角洲。河道在那里分成七支,最重要的是最東的貝科夫河口,可以直入北極航道。 三、勒拿河分成上中下三個不同特色河段 俄羅斯大使邀請筆者報道貝加爾湖等優(yōu)勢資源 勒拿河主要分為3段,每段約1450千米:從源頭至其支流維季姆河為上游,從維季姆河至阿爾丹河口為中游,從阿爾丹河口至拉普捷夫海為下游。 筆者與俄羅斯總理助理簽訂萬里茶道合作協(xié)議 流域東面是朱格朱爾山脈、維爾霍揚斯克山脈、奧路爾干山脈和哈拉烏拉赫山脈,構成勒拿河與亞納河、因迪吉爾卡河及流入鄂霍次克海各小河流之間的分水嶺。 流域南面,與貝加爾湖和黑龍江(阿穆爾河)流域的分水嶺是貝加爾山脈、雅布洛諾夫山脈及斯塔諾夫山脈。流域西面與奧列尼奧克河、哈坦加河和葉尼塞河右岸各支流流域的分水嶺是契堪諾夫山脈、維柳伊山脈和中西伯利亞高地。 中俄兩國作家在京舉行學術交流會 勒拿河流域面積很不對稱,在奧廖克馬河匯口以上的上游部分,右岸各支流的流域面積約占整個流域面積的70%。勒拿河上游流經山地、高原,谷深岸陡,高出河面達300米。這些陡坡是在右岸由北貝加爾山形成的。河谷寬度在1.6—9.6千米之間,但在一些深谷可狹窄到僅213米,多急流石灘,具有明顯的山地型河流特征。勒拿河在中游變得又寬又深。尤其是在與奧爾約克馬河合流后,水的補給增加了,河的寬度達到1.6千米。 在蘇武牧羊的貝加爾湖考察 從維季姆河口至奧爾約克馬河,勒拿河沿右岸帕通高原的邊緣流過,形成一個巨大的拐彎;在有些地方,河谷寬度增加到32千米。谷坡平緩,并為森林染成綠色,河流形成的輪廓分明的臺地沿谷坡分布。在河谷的這一段,有一個廣闊的氾濫平原,上面小湖星散。在奧爾約克馬河以下,河谷特征遽變。在從奧爾約克明斯克至波克羅夫斯克雅庫茨克上游97千米處的一段約644千米的流程中,勒拿河沿狹窄的河谷底部奔流,谷坡陡峭參差。 筆者二十年前考察貝加爾湖現(xiàn)場 巨大的石灰?guī)r層有時像城堡廢墟,或柱子,或人與動物的形狀;這一地區(qū)是游人和攀巖者喜歡的去處。勒拿河的幾條最大的支流在這一段匯入。除了維季姆河與阿爾丹河,還有從右岸注入的大帕通河與奧爾約克馬河,以及從左岸注入的紐亞河。在阿爾丹河口以下,勒拿河谷寬達19—26千米,泛濫平原的寬度達6—14千米,勒拿河在這里進入雅庫特低地。河道呈現(xiàn)為一個巨大的弧形,環(huán)繞位于東部的維科揚斯克山脈向西北延伸,繼而轉向北部。泛濫平原多湖,常為沼澤、河床分岔,形成許多島嶼和支流。深15~21米,但也有許多水淺的河段,分布著沙洲。 俄羅斯武官介紹伊爾庫斯克新型戰(zhàn)機性能 在河流最后一段在若爾頓戈島與三角洲之間,勒拿河在流經兩岸高山之間的隘口時,河谷變窄,寬約1.6千米。三角洲狀如矩形半島,延伸到拉普捷夫海中約121千米,寬約282千米。 四、勒拿河三角洲 筆者在布里亞特共和國首府廣場留影 勒拿河三角洲位于冰封荒原的龐大河系。三角洲闊400公里,主要為濕地。三角洲的一部分已列作保護用途,稱為勒拿河三角洲野生生物保護區(qū)。在三角洲曾有猛犸象象牙出土。 勒拿河是兩個不同區(qū)域的分界。西部是中西伯利亞高原,是濃密連綿的泰加林分布區(qū),一片由云杉和松樹組成的荒野,最多的是落葉松。東部是雄偉的上揚斯克山、孫塔爾哈亞特山和切爾斯基山,生長著難以穿越的雪松林和松林,那里的冬天是除南極洲之外地球上最冷的地方。
從勒拿河源頭沿河而下乘2小時的水上快艇,可達80千米長的被稱為“勒拿柱”的地區(qū)。這些垂直的石灰?guī)r懸崖,阻斷了連綿廣袤的森林。巖柱高183米,被侵蝕成迷人的形狀,類似于中世紀教堂的尖塔。繼續(xù)順流而下是下勒拿水電站,它靠河流巨大的水力發(fā)電。 筆者應邀參加俄羅斯大使館項目說明會 勒拿河三角洲占據(jù)的地理區(qū)十分遼闊,面積僅次于美國的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它占地38073平方千米,龐大的河系分成150多條水道。盡管它是最大的永久性凍土區(qū)的三角洲水系,但由于大量的泥沙有規(guī)律地順流沖下來,沉積在三角洲地區(qū),這就導致三角洲處在不斷變化之中。 筆者在貝加爾湖口烏蘭烏德考察 1985年,勒拿河三角洲的廣闊地域被定義為烏斯基自然保護區(qū)。當時的蘇維埃政府設置這一14323平方千米的保護區(qū)的目的是用來保護29種哺乳動物、95種鳥類、723種植物。在這一廣袤的地區(qū)里,生活著熊、狼、馴鹿、黑貂、西伯利亞雞貂等。這一地區(qū)也是諸如貝維基天鵝和羅斯鷗等鳥類的繁殖地。 五、勒拿河主要支流 筆者陪同好萊塢功夫巨星西格爾拜會蒙古國總統(tǒng) 勒拿河自河源起先后接納的主要支流有:基廉加河、維季姆河、大波托姆河、奧廖克馬河、阿爾丹河、鈕亞河、維柳伊河等。這些河流的主要特征數(shù)據(jù)列于勒拿河的主要支流表。 以阿爾丹河為例: 筆者在布里亞特共和國廣場看到成吉思汗塑像 阿爾丹河是勒拿河支流中流域面積最大的支流,河長2242公里,流域面積70.18萬平方公里。相當于8個江蘇省面積。發(fā)源于斯塔諾夫脈北坡,向東北流動,至埃利季坎轉向西北。流域左岸為200—500米的高原,支流較少,右岸多山,支流較稠密。河流主要補給來自春季的融雪和雨水,地下中水所占比例較小。 春汛始于5月,最大流量在5月底或6月初。河口多年平均流量為5060立方米/秒,徑流量1595億立方米。冷季徑流量占年徑流量的15%,暖季占年徑流量的85%。主要支流右岸有京普通河、烏丘爾河、馬亞河、阿拉赫云河等;左岸有阿姆加河長1462千米,流域面積6.93萬平方千米,年均流量178立方米/秒。馬亞河由左、右馬亞河匯合而成,干流由南向北流經尤多莫邁斯基高地。河流全長1053千米,流域面積17.1萬平方千米。河水補給為混合型補給。多年平均流量為1180立方米/秒,5—9月為汛期。河流在10月中旬開始封凍,于次年5月解凍。其較大支流有來自右岸的尤多馬河等。 六、勒拿河經貝爾加湖與中國和蒙古國相連貨源充足 筆者和蒙古國總理共同發(fā)起貝加爾湖北水南調計劃 由于勒拿河的發(fā)源地是貝爾加湖地區(qū),而從北京至莫斯科的國際鐵路運輸線早于1958年建成。它們經過貝加爾湖沿線運輸鐵軌超過300公里。因此,稍加投資改造成雙軌運輸,就可以成為一條中歐集裝箱班列。 筆者陪同當代馬可波羅訪問蒙古帝國都城哈拉和林 而如果從貝加爾湖下水,經勒拿河到達北極航線去歐洲,那樣就可以比單一火車運力擴大十倍以上。例如一列火車的寬度僅夠一個40英尺的集裝箱擺放。而一條30米寬的貨船,就可以并列擺放十多個四十英尺集裝箱。所以這般運力大,運費省的新航線。一定會讓中歐班列節(jié)省很多運輸成本。 最終會建成一條避開白令海峽,直接通過貝加爾湖和薩哈共和國內陸航運的形式并入北極航道。這種通過中國各省市火車運輸集港到貝加爾湖碼頭,最后必將會形成最便利的海陸聯(lián)運國際大通道。 對于這條海陸聯(lián)運大通道,蒙古國更是最大的收益者。由于蒙古國的牛羊肉眾多,以及煉鋼焦煤較多,銅金礦、稀土礦眾多。 筆者陪同匈奴問題專家走訪 所以當蒙古國有了直通貝加爾湖、勒拿河直抵歐洲和北美洲的北極航線,就可以讓蒙古國快速的致富發(fā)展起來。 筆者在伊爾庫斯克大街商城留個影 總而言之,中國加上蒙古國的貨源充足,加之貝加爾湖東西兩岸的布里亞特共和國和伊爾庫斯克州的糧食和森林木材,以及飛機大炮軍工產品較發(fā)達,都將是這套內陸與北極航道的支持者和收益者。 蒙古國資源簡介: 俄羅斯專家在蒙古考察礦產資源 蒙古國境內有河流3800條,總長度達6.7萬千米,有3500個湖泊,7000多處泉眼。河流大部分分布在北部、中部地區(qū),主要有色楞格河、鄂爾渾河、克魯倫河和科布多河等50多條;湖泊大多分布在西北地區(qū),主要有烏布蘇湖、庫蘇古爾湖、吉爾吉斯湖和哈拉烏蘇湖。 蒙古國地大物博,礦產資源豐富。目前,蒙境內已探明80多種礦產和6000多個礦點,煤炭、銅、金礦儲量居世界前列。 筆者考察蒙古國隨處可見的露天煤礦
目前,蒙古國已探明煤炭蘊藏量約1620億噸、銅約3600萬噸、鐵約20億噸、磷約2億噸、黃金約3000噸、石油約15億桶。蒙古國礦產資源開發(fā)尚處于起步階段,國內供水、供電、道路等基礎設施相對落后,目前尚有部分礦藏仍處于轉讓、勘探、建設階段。大型礦藏有額爾登特銅礦、奧云陶勒蓋銅礦、塔溫陶勒蓋煤礦等。目前,主要有來自加拿大、中國、新加坡等國家的企業(yè)在蒙古國投資礦產資源開采。
京公網安備 110101020016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