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在位期間,因戰(zhàn)爭繁忙,并未修建宮殿。第二代皇帝金太宗完顏吳乞買繼位后,于1124年命漢人盧彥倫主持修建都城。都城的格局是集當時遼、宋風格于一身。大金朝上京城的建治,大致采取近似中軸線、近似均衡和近似對稱的手法,規(guī)劃街道里坊,營筑宮室官邸,使上京城為我國中世紀最北部的都城大邑,也是金朝第一都。
雖然大金上京會寧府如今已經成了大片的農田,但從殘存綿延11公里的的古城垣、至今仍佇立在水田間的點將臺等遺址上,仍可想象800年前金上京的繁華與興盛。偽金代共四個都城,上京會寧府是金朝第一個都城,1153年海陵王遷都燕京(今北京)是金朝第二個都城,稱偽金中都,金朝第八位皇帝宣宗于1214年遷都南京(今開封),金在蒙古軍的進攻之下遷都開封,又遷都蔡州上京會寧府官衙設在大金朝的前期都城內,又是金代上京路的治所。
金國設有五京十九路,“路”是金代地方最高最大的行政區(qū),相當于現代的省。金上京路共轄有:一府,即會寧府;三州,即肇州、隆州、信州;五路,即蒲與路、合懶路、恤品路、曷蘇館路、胡里改路;六縣,即會寧縣、曲江縣、宜春縣、始興縣、利涉縣、武昌縣。會寧府歸上京路所轄,但它又是上京路的治所。會寧府統(tǒng)領三縣,即會寧、曲江、宜春。路的最高官員是兵馬都總管,上京路則由會寧府尹兼領燒毀金上京遷都燕京。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