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民族在鐵木真(成吉思汗)的領(lǐng)導下,沖出高原,掀起強勁的擴張浪潮。短短時間內(nèi),這股擴張浪潮人類中古時代政治、文化和地理上的巨變。它不僅極大地影響了蒙古民族的歷史進程,也在人類文明演進的軌跡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
8、9世紀之交,原來游牧于貝加爾湖東南和黑龍江上游額爾古納河一帶的室韋諸部,開始向西遷徙, 進入斡難河、怯魯連河和土拉河上游地帶,隨之占據(jù)了東起貝加爾湖、西至額爾齊斯河、南達萬里長城、北到西伯利亞的廣闊高原地區(qū)。 10至12世紀,蒙古諸部與南方的遼金政權(quán)往來甚密,接受先進物質(zhì)文化的影響,鐵器使用逐漸普及,生產(chǎn)力獲得較快發(fā)展,私有制度開始出現(xiàn)。以往那種傳統(tǒng)的氏族集體游牧方式“古列延”漸漸讓位于一家一戶的游牧方式“阿寅勒”,社會階級分化加劇,氏族社會逐步瓦解。各個部落首領(lǐng)“汗”和貴族“那顏”在大肆攫取社會財富的同時,還豢養(yǎng)親兵勇士“那可兒”為其效命,以此作為維系權(quán)勢,攻伐征戰(zhàn)的武裝力量。各部落為爭奪牧場、牲畜和奴隸,相互拼殺,弱肉強食。 12世紀下半葉,蒙古諸部在殘酷角逐之后,逐漸形成孛兒只斤和札只刺兩大部落,彼此虎視眈眈,力圖吞滅對方。與此同時,整個高原自東向西,塔塔兒(韃靼)、蒙古、克烈、乃蠻四大集團及北方的蔑兒乞集團五雄并存對峙。為爭奪支配整個高原的最高權(quán)力,五大部落集團展開激烈廝殺。在這一時代背景下,成吉思汗闊步登上了歷史舞臺。他組織了一支強大的軍隊四處征戰(zhàn)。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