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兵不血刃而歸并東部喀喇汗王朝的1134年3月,耶律大石以六院司大王蕭斡里刺為兵馬都元帥,敵刺部前同知樞密院事蕭查刺阿不為副元帥,茶赤刺部禿魯耶律燕山為都部署,護衛(wèi)耶律鐵哥為都監(jiān),率領(lǐng)七萬騎兵東征金國。出征部隊舉行誓師大會,以青牛白馬祭天。但是東征部隊“行程萬里,無所得,牛馬多死,勒兵而還”。
西遼的這次東征再次引起了金朝的注意,金熙宗繼位后,1135年,命粘罕再征西遼。金軍進入沙漠后,被西遼的伏兵多次攻擊,共三晝夜,勝負未分。金軍糧草斷絕,人馬凍死很多。副將外家得本來是契丹人,得知父兄妻子都在西遼軍中,率部下起義。金軍在西遼軍和起義軍的夾擊下,大敗而歸。
西遼在西方的擴展取得了巨大的勝利,在東方也擊退了金軍的進犯,王朝的疆域進一步擴大和鞏固。根據(jù)穆斯林史籍的記載,西遼對其歸并的地域的城鄉(xiāng)居民的所有權(quán)沒有做任何改變,耕地仍歸居民耕種。居民只交很輕的稅,每戶納一個狄納爾(中亞地區(qū)金幣,重約7~8克)。不久,百姓興旺,牲畜肥壯。在政治上,西遼對歸屬他的國王讓他們繼續(xù)統(tǒng)治本土,發(fā)給他們一塊銀牌做為歸順的標志;西遼政府滿足于征收一小筆年貢和把一名沙黑納派駐在那里。這些附庸國王一般都受到菊兒汗的禮遇。因此西遼整個社會安定,“軍勢日盛,銳氣日倍”。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