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是一個以黨項族為主體建立的國家,所占地域以今天的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為中心,包括陜西、甘肅、內蒙、青海和新疆的一部分,方圓兩萬余里。京城在今寧夏銀川市(時稱興慶府),先后經10個國王,立國201年。“西夏”是當時中原人對他們的稱呼,他們自稱“白高大夏國”或“大白高國”。其涵義可能是“西部高原上的偉大國家”。
黨項族本是古羌族的一個分支。黨項族于隋唐之際生活在今天四川、青海兩省交界的草原上,長年以游牧為業(yè)。公元七世紀,由于受到唐朝和吐蕃王朝兩方面的壓力,不斷舉族遷徙,最后臣屬于唐朝。在唐朝的支持下,民族經濟和軍事實力都得到較快發(fā)展。
黨項族的不斷強大,使五代和及北王朝感到芒刺在背,故采取了各種方式削弱黨項的割據勢力。1038年,黨項人宣布獨立,建立政權,與遼、宋鼎峙,先后臣屬于宋或遼。
金與夏發(fā)生聯(lián)系,開始于金伐遼的后期。1122年,天祚帝“走陰山”,女真兵追遼天祚帝至西夏毗連的遼西京地區(qū),西夏王李乾順派大將軍李良輔率兵3萬駐天德。兩軍交戰(zhàn),女真軍開始受挫,后斡魯與婁室合兵夾擊,大敗西夏兵于宜水。次年,西夏先發(fā)兵屯可敦館,阻止女真兵追遼帝,后又遣使請?zhí)油鲈谕獾奶祆竦?ldquo;臨其國”。女真人為“沮疑其救遼之心”,遣使至西夏“示以和好”,并答應“若能如事遼之日以效職貢”,許割地以作酬賞。西夏貴族并未立即答應。金將宗望又寫書給李乾順說:“果欲附我,當如前諭”,并威脅說:“若猶疑貳,恐有后悔。”在遼滅亡已無法挽回的情況下,西夏向金太宗進誓表,“以事遼之禮稱藩,請受割賜之地”。金許諾將遼屬下塞以北,陰山以南,吐祿濼以西地割與之。
遼滅后,李乾順于1126年進軍天德、云內、武州、河東八館之地,又攻占北宋震威城。不久,金趁西夏爭奪宋西線之地,一而發(fā)兵南下攻北宋,一面遣將率數萬騎以出獵為名,“逼逐夏人”,奪取天德、云內等州。次年,北宋亡,南宋繼立。女真貴族為聯(lián)夏制宋,消除西夏貴族的怨憤,將原屬北宋陜西的“北鄙”地,以黃河為界割與西夏,以抵償其失去的天德、云內等州地。自此以后,金與西夏的和平友好交往提議頻繁,每逢正旦及金帝生辰等節(jié),西夏均遣使赴金慶賀,金亦常在夏主生辰等節(jié)派使臣往祝。金、夏使聘往來凡321次,其中和平時期的交往占311次之多。在和平相處的80余年中,雖有過一些小的摩擦,終因雙方均需要聯(lián)合以制南宋,未釀成大的沖突。女真貴族為了利用西夏牽制南宋,應夏人之請,從1137至1146年先后將樂州、廓州、西安州和德威城、定邊軍等沿邊地割賜與西夏。
女真與黨項人的經濟聯(lián)系,主要是榷場交易。女真人曾在西北招討司的燕子城(今河北省張北)與北羊城之間設榷場,“以易北方牧畜”。此地離黨項人分布區(qū)不遠,當時無疑已有黨項人來此與女真人貿易。西夏臣屬金國后,于1141年向金提出置榷場的要求,金才開設專與西夏貿易的榷場。金先后設立的榷場有:蘭州、保安、綏德、環(huán)州(以上均在今陜西、甘肅兩省境內)、東勝等處。1172年起,金出于邊防考慮和阻止絲帛流入夏境,先后罷蘭州、保安、綏德三榷場。在西夏要求下,又先后將這三個榷場重開。西夏為金所隔,無法與南宋互通有無,短缺物資主要靠從女真人控制的中原地區(qū)取得,而女真貴族也是想通過榷場貿易獲得軍事需要的西夏馬匹。在實際交易過程中,金常不能如愿以償,所換得的盡是珠、玉之類,而西夏倒能獲得其所需的絲帛。因此,金世宗對宰臣說,西夏是“以無用易我有用”。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