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王朝崩潰之后,西藏陷于長達400年的分裂割據(jù)與戰(zhàn)亂動蕩。13世紀初,成吉思汗率蒙古各部落崛起于東方,并逐漸統(tǒng)一了中國。成吉思汗的孫子闊端曾派遣大將多達納布率領蒙古騎兵深入西藏。闊端意識到要想統(tǒng)一西藏,必須利用當?shù)刈诮虅萘?。他了解到當時在后藏的薩迦地方崛起的薩迦派勢力日益強大,薩迦寺的寺主貢噶堅贊(又稱薩迦班智達)
10世紀初,吐蕃王朝在奴隸和平民大起義的打擊下土崩瓦解。西藏地區(qū)出現(xiàn)了400年的割據(jù)混戰(zhàn),吐蕃進入所謂“黑暗時代”,更多的人皈依佛門,印度佛教進一步在吐蕃傳播。經(jīng)過與吐蕃原來本教的斗爭、融合,逐步形成了喇嘛教即藏傳佛教。各地僧人與領主相結合,“設道布教,各化一方”,“各樹一幟”,出現(xiàn)了眾多的宗門與流派。其中著名的宗派有薩迦派、噶舉派、寧瑪派、噶當派等,此外還有一些小的教派如覺朗、希解、覺域、夏魯?shù)?,號稱“四大八小”。因其僧服或寺院標志不同,分別被稱為“花教”、“白教”、“紅教”、“黑教”等。政治割據(jù)與宗教分裂進一步導致了吐蕃地區(qū)的混亂與貧困,使吐蕃百姓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窩闊臺大汗即位之初,將原來西夏的部分地區(qū)分封給其二子闊端,令其率軍經(jīng)營河西走廊地區(qū)。太宗八年(1236),闊端奉命率西路軍進攻宋朝的四川。后來又受命開府西涼,接管西夏統(tǒng)治時期的藏族居住地,所以,吐蕃自然成為其爭奪的對象。
13世紀初的蒙夏戰(zhàn)爭時期,正值西夏朝廷極力推崇藏傳佛教,因而使藏傳佛教在西夏區(qū)域內(nèi)的地位高于佛教其他宗派,這就為蒙古上層提供了最早接觸和接受藏傳佛教的機會。從宗教形式上看,藏傳佛教的某些儀軌與蒙古早期信仰的薩滿教和信奉巫師的傳統(tǒng)比較接近,二者易于溝通。從教義上看,藏傳佛教宣揚“佛我一體”的理論對蒙古貴族推進統(tǒng)一戰(zhàn)爭、建立和鞏固統(tǒng)治十分有利。在蒙古貴族上層的推崇下,藏傳佛教繼西夏之后又得到了新的保護,而且隨著統(tǒng)一戰(zhàn)爭的步伐有了一個大力擴展的環(huán)境。各教派高僧得以云游各地,講經(jīng)傳法,聚集弟子,并為諸王子弟將臣講經(jīng)說教,譯釋佛經(jīng)、著書立說、修繕及興建寺院、創(chuàng)新教派等宗教活動得以大力開展和推廣。
窩闊臺之子闊端,受命統(tǒng)治西夏故地為西涼王,于元太宗十一年(1239)命其部將進軍吐蕃。元定宗二年(1247),迎藏傳佛教高僧薩迦班智達叔侄3人前來商談吐蕃降附事宜,并在蒙古傳經(jīng),闊端首先接受藏傳佛教及灌頂儀式。他曾經(jīng)派拖雷的庶子、忽必烈之弟阿里不哥親王分兵由甘南進軍,以老將按竺爾為先鋒,先后攻破宕昌、階州等地,攻克文州,由古陽平道進入四川。這一帶一直是漢藏雜居地區(qū),按竺爾招降了吐蕃酋長勘陋孟迦等10族。闊端任命一些吐蕃首領為邊州長官。元太宗十一年(1239),闊端又派道爾達率本部人馬進入前藏,負責偵察西藏的軍事實力。道爾達的軍隊到達拉薩北面,遭到黑教寺院武裝的小規(guī)模反抗。
道爾達以武力攻占了黑教的熱振寺,殺死僧眾數(shù)百人,繼而又焚毀了杰拉康寺,準備向拉薩進發(fā)。薩迦四祖薩迦班智達及時派人秘密會見道爾達,希望他放棄武力征服政策。從此,道爾達在拉薩一帶留駐兩年之久,未與當?shù)厣讋萘Πl(fā)生武裝沖突。道爾達比較全面地了解了當?shù)氐母鞣N情況后,給闊端寫了一份報告,認為“薩迦班智達學富五明,具大法力,希望王爺遣使迎之”。這封信對吐蕃的歸附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闊端接到道爾達的報告后,決定迎請薩迦班智達前來涼州王府會晤。不久,道爾達率軍回到?jīng)鲋荩M一步向闊端王爺介紹了吐蕃的情況。乃馬真后三年(1244),闊端派出使者給薩迦班智達送去一封邀請信,稱他為文殊菩薩的化身,希望他以蒙藏關系為重,毫不猶豫地前來涼州。如若拖延時日不肯前來,則將派大軍進行殺戮。若為僧眾及眾生著想,盡快前來商討吐蕃歸屬之事,將令其管領吐蕃僧眾,并賞賜大批財物。薩迦班智達率年僅9歲的八思巴及其弟恰那多吉前往涼州,經(jīng)過近兩年的跋涉,終于在元定宗元年(1246)秋到達目的地。當時闊端前往和林參加貴由的稱汗大會,留守涼州的道爾達等代表闊端對薩迦班智達叔侄進行了熱情接待。
元定宗二年(1247)五月,闊端代表蒙古汗廷,薩班代表吐蕃地方,共同達成了吐蕃歸附蒙古帝國的協(xié)議。闊端表示,今后不再對吐蕃用兵;薩班則同意吐蕃歸附蒙古汗國。闊端表示薩迦派可以代管吐蕃政教事務,原當?shù)毓賳T的姓名及屬下百姓戶口數(shù)目,一律登記造冊,一式三份,一份送闊端王府,一份交薩迦法王,一份由官員自存。愿歸順者保留官職,否則后果自負。雙方還商定了貢賦形式和數(shù)量,各地長官負責征收,偕同薩迦金牌使者一起運到蒙古汗廷。在會談過程中,八思巴以其聰明才智,一方面竭力促成吐蕃歸附中央政權,另一方面也有理有節(jié)地為藏族爭得了許多優(yōu)惠政策。
這次會談后,薩班以個人名義寫了一份《薩迦班智達致蕃人書》,指出:蒙古汗國軍旅無算,目前金國、西夏、畏兀兒等均已成為其轄地,“順彼者與彼共苦樂,心懷厭惡不遵功令而空言歸順則不許,且終有因而覆滅者”。并舉例說:“畏兀兒主動歸附,其境未遭涂炭而昌盛逾前,人畜由彼等自理,各級官吏也由彼等自任之。其他如金國、西夏等不遵功令,終遭覆滅,逃遁無門。最后還是不得不俯首歸降。”他規(guī)勸西藏各地的領主和各派僧侶,“不要自以為部眾剽悍,以為地險、人雄、兵眾、甲堅就企圖以戰(zhàn)斗獲勝,或者企圖逃脫。這樣做的結果只能導致最后覆亡”。文書承認吐蕃是蒙古汗國的屬地,蒙古政權則承認吐蕃各地官員可以保有原來的地位,但要經(jīng)過蒙古汗廷委任,并向汗廷呈報戶口,接待蒙古使臣,遵行蒙古汗國統(tǒng)一的政策法令。這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歷史文獻,是符合吐蕃人民和全國各族人民利益的。薩班、闊端和八思巴等順應歷史潮流,為我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