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息國的這種壟斷政策產(chǎn)生了兩個后果:第一,促使大秦開辟海路直通中國。第二,促成了蠶種的西傳。史家柏科辟斯記載:有印度國的和尚到了君士坦丁堡,見到哲斯丁皇帝,告訴他,他們有辦法可以使羅馬人不再向波斯或其他國家購買絲貨。他們曾在一個叫做賽林達的地方住過很久,他們曾悉心研究,如何使羅馬境內(nèi)也可以產(chǎn)絲。產(chǎn)絲的是一種蟲子。假如能把蟲卵帶至羅馬,就可以孵化成蟲子?;实鄞饝刭p他們,只要他們把這種蟲子運到羅馬。他們果然運到了,從此羅馬境內(nèi)也有了絲業(yè)。索那拉斯記載了同一個故事。拜占庭的梯俄方內(nèi)斯也記敘了一個類似的故事。所謂賽林達就是指的新疆一帶,再縮小一下范圍,可能就是和闐,因為和闐是最先從中國內(nèi)地輸入蠶種的。在古代,和闐一帶的確住過印度人,那么印度人從這里把蠶種輸入羅馬也就不足為怪了。
波斯既然位于“絲道”之上,中國的絲一方面通過波斯向西傳,一方面當然也就傳到波斯。傳過去的方式 ,除了商賈轉販以外,還有中國皇帝的贈送。 中國皇帝也喜歡用中國的絲織品贈送波斯國王。自漢代起,波斯與中國交通頻繁,中國皇帝“賜”絲織品的記載在正史以及其他書籍里,例如《冊府元龜》里面都可以找到。除了陸路通過“絲道”以外,還有海路。
更多文章: